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姚蕊中国天眼守舱人(2)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馈源舱的设计工作开始后,数不清的问题向姚蕊扑来。其中,馈源舱限重问题是最“折磨人”的。为保证安全性,按照设计规划,馈源舱限重为30吨。但技

馈源舱的设计工作开始后,数不清的问题向姚蕊扑来。其中,馈源舱限重问题是最“折磨人”的。为保证安全性,按照设计规划,馈源舱限重为30吨。但技术人员发现,他们研发出的馈源舱重量达到了34吨!于是,姚蕊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队给馈源舱“减肥”。

这场耗时近两年的“瘦身”着实不易。馈源舱里不仅有馈源装置,还有配套的其他辅助设备和设施。馈源舱到底哪里的“赘肉”最多呢?姚蕊和团队成员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馈源舱的主体框架。经过一次次深夜会议的集思广益,以及反复的模拟实验,他们最终把主体框架从“正圆形”变成了“近似三角形”,一下减重几千斤!

成功率团队打赢攻坚战的姚蕊,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原本计划在“中国天眼”内放置9个不同类型的馈源装置,但随着馈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14年初FAST项目组决定建设一台超宽带馈源接收机,也要一并放入馈源舱。该馈源接收机性能先进,可代替原来的3个馈源装置。

虽然总体上馈源装置的数量减少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位“新房客”的尺寸太大了,占了馈源舱内近一半的使用面积。“它一来,剩下6个馈源装置根本无法全部塞进去了。”姚蕊愁眉不展,因为FAST所有子系统必须在2016年9月25日前完成调试,在此之前,还要预留出大量的设备生产和打磨时间。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姚蕊心急如焚,连日冥思苦想,整个人很快就瘦了一圈……

苦心人,天不负。姚蕊最终想出一个大胆又合理的方案:机设备分组运行。事实上,“天眼”每次观测宇宙星空时,通常情况下只会用到其中一个馈源装置,其他馈源装置在此期间是不工作的。那为何不把闲置的馈源装置“请”出馈源舱呢?探测时使用哪一个,就将它装进馈源舱里,这样不就解决“放不下”的问题了吗!姚蕊为这个想法激动得彻夜未眠,次日天刚蒙蒙亮,她就急匆匆赶到研发中心,按照这一思路,和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改造工作。

在不久后的馈源舱详细设计评审会上,这一方案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认可。“中国天眼”的馈源舱开始依照姚蕊提出的新方案,进行研发打造,安装调试。

2016年7月3日11时46分,平塘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现场,最后一块反射面板成功到达预定位置,顺利完成安装。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天锅”已经成型!在“中国天眼”安装工程现场,姚蕊亲自带领团队成员,钻到望远镜的底部,对馈源舱内的设备进行精心调试。

守住孤独,誓做“中国天眼”守舱人

馈源舱位于整个“天眼”望远镜球面的中心位置,正式投用后,它会随着探测的需要沿球面中心轴做上下运动。从高处往“天锅”底部看去,馈源舱就像一个碉堡。姚蕊打了个比方:“如果把FAST看作一个天眼,那馈源舱就相当于这个眼睛的瞳孔,它起到聚焦的作用,我们能看得更清楚。”

姚蕊在完成馈源舱系统初步调试后,又展开升舱调试,结果显示,这只巨大的“中国天眼”运行十分正常。2017年12月,馈源舱验收工作圆满完成,FAST正式睁开了它探索宇宙的大眼睛。

在现代前沿科技领域,西方国家一向认为,只有他们才掌握科学的真相。但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快速崛起,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天眼”的诞生就是典型代表,由此在中西方科学界引发了震荡。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这座举世闻名的锅状建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美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评选为“本世纪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凭借这一成就,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可持续领先世界20年!

遗憾的是,FAST射电望远镜刚建成不久,“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就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72岁。姚蕊哭肿了眼睛,她始终铭记导师曾说过的那三个问题。常年奋战在条件艰苦的深山之中,姚蕊守住了作为科学家的孤独和寂寞。

探索未知宇宙,搜寻和发现脉冲星是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截止到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先后发现了43颗脉冲星,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我国天文学家们正在破解“天眼”获取的海量信息。如今,已经博士毕业的姚蕊,正是这口“天锅”的“眼瞳”守护人。“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始终离不开姚蕊和团队在背后默默的技术支持。因为他们的坚持付出,一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姚蕊诗意地说:“FAST射电望远镜的作用,就是帮助人类从宇宙的白噪音中,更灵敏地分辨出有意义的声音。它可以接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可以从雷声中听见蝉鸣。”2019年1月21日,作为馈源舱控制技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姚蕊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名单!如此年轻却有如此成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创新科研力量的崛起。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网址: http://www.zgjxgc.cn/qikandaodu/2021/0717/923.html



上一篇: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机械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机械工程投稿 | 中国机械工程编辑部| 中国机械工程版面费 |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机械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