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天眼暴雨后变成汤锅央视解读排水系统,选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地球唯一的智慧文明,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古时候的天文学者依靠双眼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中国古代也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文学家,像

作为地球唯一的智慧文明,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古时候的天文学者依靠双眼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中国古代也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文学家,像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石申等,其对天文学的成就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宇宙

从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后,通过伽利略式望远镜获得了很多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到了望远镜时代,再到后来天文望远镜的出现更是让宇宙的探索进入到了快车道。天文望远镜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望远镜各有优劣,如果想要进行更深空探测,就必须使用射电望远镜,这是一种利用大型天线接收来自遥远太空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来进行天文研究的。

光学天文望远镜

中国对于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构想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994年我国就提出利用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哈雷西博型望远镜,由科学家南仁东先生主导。南仁东先生将余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天文事业,从构想到完工历时22年时间,终于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中国天眼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单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最著名的哈雷西博望远镜的10倍。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当中国天眼的全部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时候,全世界都被震撼到了,但是很多国人看到后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天眼看起来像一口“大锅”,如果遇到暴雨会不会变成“汤锅”呢?尤其是今年雨水充沛,暴雨已经对贵州多地造成影响,中国天眼是如何进行排水运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呢?

网友制作的想象图

对于中国天眼排水问题,近日央视在一档节目中解答了这一疑问,天眼的设计和建造充分考虑了地形。据中国天眼机械工程师施小安介绍,中国天眼是由国内众多科学家和工程人员花费了将近13年进行地形勘察,总共考察了贵州省境内的82个喀斯特洼地,最终确定喀斯特洼地大窝凼作为天文台台址,底部有许多天然的暗河和溶洞,具有优良的排水效果,反射面板分布有很多小孔,面板之间的组合间隙也比较大,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也根本奈何不了天眼,雨水会透过小孔和间隙汇集到底部的排水隧道流到大窝凼更低的洼地,此外中国天眼基地下建造了许多垂直和水平的泄洪通道,能够有效应对暴雨极端天气。

贵州卡斯特地貌

如今中国天眼已经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伟大目标,500米口径 射电望远镜具有超强的分辨率,能够捕捉百亿年前宇宙爆炸时的神秘信息,搜寻地外文明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将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启用到现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国天眼就发现了80多颗脉冲星,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天眼发现了世界首颗毫秒脉冲星,目前中国天眼已经成为探索宇宙的国之利器!

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建成后获得了多国赞誉,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曾高度赞扬天眼工程,目前中国已经向国内外发出了133个合作项目,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能够对宇宙实现新的探索发现,此外也有不少外国科学家表示,外太空首个地外文明很有可能会被中国天眼发现,我们也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网址: http://www.zgjxgc.cn/zonghexinwen/2020/1009/346.html



上一篇:娄底向城区范围内工程机械使用企业和工地违规
下一篇:工程机械行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必然

中国机械工程投稿 | 中国机械工程编辑部| 中国机械工程版面费 |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机械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